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剧评|世界航天日:影像里的中国飞天逐梦之旅

谢寒 CCTV纪录 2024-04-26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被称为“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总台曾播出的多部纪录片取材于中国航天事业,它们细致梳理了我国航天建设的艰难道路,刻画了几代航天人的形象风貌,细致拆解了航天任务的环节流程,分析科学原理、展示尖端技术等,用生动的影像表达搭建起了科普桥梁。


某种程度上说, 航天题材纪录片也是一部“中国航天强国逐梦之旅”的影像备忘录。



纵横交织



    全景记录航天历程



航天纪录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等方面,全方位记录了航天事业的开拓历程,留存了中国航天事业每一阶段的关键成果。


早期,《撼天记》《为国铸剑》分别聚焦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和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东风五号”;


《探索无垠:中国航天三十年》《筑梦太空》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航天艰难而关辉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航天题材纪录片涵盖了“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等我国探索宇宙的多维方式。


《飞吧,嫦娥》《飞向月球》《我们的征途》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记录了我国探月工程;《中国探月——科普手册》全面回顾了实施中国探月工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月背之上:太空变革的黎明》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月背之旅”作为主要叙事线索,在中法两国专业纪录片团队的跨国合作下,追踪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团体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深度合作;


《北斗》《天宫出征》重点关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发射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太空英雄》《神舟七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纪实》等围绕“神舟系列”记录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


《Hi,火星》《下一站,火星!》《你好!火星》以“天问系列”为主体追踪了我国火星探测计划;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从“东方红一号”到 “嫦娥”“神舟”“北斗”“天宫”“天和”“天舟”“羲和”……纵横交错的影像网络,编织了宝贵的航天影像录。



细腻笔触

    描摹人物 挖掘情感



是谁在不断开拓未知的疆域?在这条道路上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以怎样的方式面对难题?通过回答这样三个问题,纪录影像细致描摹了中国航天人的形象,挖掘了他们冷峻外表下对航天事业的炙热情感。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记录了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了中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展现钱老的爱国情怀、学术素养与人格魅力;


《我们的征途》全景式地描摹了中国航天人的整体形象,记录了老中青三代航天人为探月工程付出的巨大努力;


《太空英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纪实》分别以纪实的手法描摹了我国航天员素质过硬、专业性强、无畏生死、可敬可佩的真实面貌。



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之魂。这些航天影像抓取关键时刻的人物动态以及情绪变化,挖掘出航天人理性、冷峻面貌下炙热真挚的情感。


《我们的征途》捕捉到“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后,航天人必须保持镇定却难掩失落痛心的神情;



而更多的是任务成功时刻,彼此间热烈真挚地拥抱、干脆有力地击掌以及像孩童一般欢笑,这些都是航天人至真至情、至性至深的体现。

 


气质硬核

     分享原理 拆解科技



近几年,航天纪录片越来越侧重对任务环节、技术研发、科学原理等“硬核”技术的展示与阐释,用“烧脑”的知识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科技的“饕餮盛宴”。

 

《Hi,火星》围绕“天问一号”环绕与登陆火星的双重任务、分离与着陆技术、火星车的行驶原理与方式、地火之间的信号联通等方面,为观众详细讲解了“探火”的尖端技术;



《下一站,火星》记录了“天问一号”升空、环绕、着陆等环节过程,剖析了飞行、拍照、探测和分析等不同种类任务的技术要点;



《飞吧,嫦娥》围绕发射、测控、落月、采集、交会对接、月壤转移、返回等“嫦娥奔月”中最为重要的作业环节,剖析关键技术要点。 



航天纪录片的“技术”倾向形成,实现于社会现实、观众期待与制作能力的相互匹配。


我国科技实力的飞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和尖端技术的大力发展赋予了创作的底气,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科技知识的渴求给予了创作动力,数字技术更是支持了影像表达。


巧选视听手法

          搭建科普桥梁



科教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科普。生动的视听语言能够将理性、干涩的科学原理转化成感性、生动的视觉形象,为观众开启一扇通向科学的大门。



近几年的航天纪录片在体裁上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纪录片形式,又有如《Hi,火星》《飞吧,嫦娥》等系列微纪录。这些短小精悍的影像以纪实的方式追踪新闻热点,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制作形式灵巧灵动,更容易链接年轻观众。

 

另一方面,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和视听方案的精心设计都提升了科技纪录片的观赏性。《飞吧,嫦娥》的落月环节极具视听风格,《下一站,火星》通过太空与地面控制中心的两个空间的平行剪辑,以及前后情绪对比,赋予节奏变化。


可以预见,航天纪录片将以更全面的纪录内容、更丰富的影像形态、更多元的制作手法记录中国航天的持续发展,见证人类在宇宙星河漫步的伟大壮举。




评论员 谢寒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唐   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